“鸡首壶”的名称得自于壶嘴流部的鸡首形装饰。出土于中国东部浙江省德清县的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黑釉鸡首壶,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反映出当时陶瓷烧造、装饰工艺的辉煌成就。
黑釉鸡首壶高17厘米,口径7厘米。壶的颈部纤细,腹部浑圆,平底。肩的一侧为凸起的鸡首形壶嘴,另一侧为曲形把手,连接口部与肩部。壶肩部另外两侧各有一桥形方系,系孔可以穿绳。此壶造型别致新颖,鸡首上昂,仿佛正在引颈眺望,与把手一高一低,遥相呼应,既庄重古朴,又使整个外形曲线流畅生动。壶身通体施有黑釉,釉层丰厚,釉色均匀纯净,其乌黑光亮的色泽产生出漆器般的艺术效果。此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鸡首壶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公元265年―316年),由浙江地区的越窑首先创制。到东晋时,鸡首部分的作用逐渐由装饰性变为实用性,鸡首与壶腹相通,成为可以出水的流部。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初年,鸡首壶被新出现的执壶所替代,逐渐消亡。“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