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普天同庆”的“庆”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文”,右边是一只头朝上的“鹿”,这是表示身上有花文(纹)的极为美丽的鹿。可见“庆”字本是个会意字。②为小篆的形体,由金文的鹿尾变为“攵(脚)”。③楷书简化字。
《说文》:“庆,行贺也。”恐非本义。由甲骨文得知,“庆”的本义应为“美鹿”,而“行贺”只能是引申义。后世本义消失,多用其“庆贺”、“祝贺”等引申义,比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蜀遣卫尉陈震庆权践位。”大意是:蜀国派遣陈震去庆贺孙权登上帝位。由“庆贺”又可以引申为“奖赏”,如《管子•牧民》:“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这是说:严明刑罚,那么老百姓就会远离邪念;奖赏讲信用,那么老百姓就会敢于赴难。
请注意:在古籍中,常用“羌”字作句首语助词,但有时则用“庆”字,可见“庆”可作“羌”的通假字。不过这里的“庆”应读作qiāng,而不读qìng。李学勤先生说,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庆良”即“蜣螂”,这是“庆”通“羌”的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