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

2022-05-02 01:01来源: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网站

  时间过得很快,这已是我在丹华的第二个金秋十月,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回想这一年来在丹华的教学工作,我从一个对海外华文教育“完全懵懂”的初教者到现在的“稍稍上手”,其中有过害怕,有过担心,有过惊喜,有过兴奋,更有了从没有过的成就感。

  今年九月新学期开班,我接的是一个新的一年级班,海外中文课堂和国内的小学招生分班情况完全不同,不仅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更要考虑到孩子的中文程度,这就造成了一个班孩子之间的年龄悬殊很大。我班最小的孩子5岁,最大的14岁,这9岁的年龄差距给我的教学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面对这帮孩子我困惑了,不断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学,即能适应年龄小孩子的活泼,又不忽视年龄稍大孩子的腼腆呢?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了解,再通过和每个家长的沟通、总结,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教学尝试:

  动静结合 大小配搭

  在《等级汉字》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们这样一个特点,在我对他们进行领读解释并加上动作演示之后,8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很快朗朗上口,对于大声有节奏的朗读,趣味的动作表演,更体现出年龄小的孩子的活泼和热情,可是他们只会读背,而对于字义或单独一个字的认识就摸不到头脑了。而年龄稍大孩子就觉得这样跟老师又是做动作,又是像唱歌一样的朗读是件很幼稚的事情,于是他们更多的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听,不敢大声的读出来,更不敢做动作,不过他们倒是很快理解的字义,记住了字形。面对孩子们这样的特点,我结合《等级汉字》的基本教学理念:节奏性―韵律性―表意性―组合性,做了这样的尝试,试图让这些年龄悬殊的孩子既能个个开口朗读,又能理解字义,记住字形。首先,我将孩子进行分组,将中文程度好的和程度差的,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进行穿插分组,让年龄小的孩子边做动作边带头领读,其他孩子跟读,然后再让大的孩子给小的孩子来解释字义,再将一个个字单独提出让他们认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大的孩子会有这样一个意识:小弟弟,小妹妹都可以读得这么好,我怎么可以输给他们呢?这样的想法就促使他们也张口跟着大声读。另外在他们给弟弟妹妹解释字义的过程中,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优越性,有了一种成就感,而小的孩子听哥哥姐姐的解释,往往更清楚于听老师的解释,毕竟孩子是一个世界的,这点我们不容否认。这样的互动过程,即让大的孩子开了口,又让小的孩子会了意,何乐而不为呢!

  汉字无处不在

  对于《中文》识字(一)的数字教学,坦白地说,从数字 “一 ”到“十”还有“百”,对5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我们让孩子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他们简单地记住这几个数字怎么读,怎么写就够了,而是要想办法让他们可以运用,意识到这些数字的存在。我分别从“读”和“写”两方面做了一些相应的设计。在课堂上我准备了一个时钟,让孩子看时钟上的时间来说出几点,当然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知道认时间了,可是还是有小部分的孩子不会认,我就让不会认的孩子来说一个整点的时间,让会认的孩子在时钟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给他看,再让大家来判断对错,经过几个环节的练习,孩子不但熟练掌握了数字的说法,还让小孩子们学会了认简单的整点时间。在“写”的方面,我利用百以内的加减让孩子进行书写练习,我同样将孩子进行分组,给各个组准备5道数学题,要求他们将计算后的答案用中文书写出来。百以内的计算一点都难不到10岁以上的孩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要当小老师,教弟弟妹妹如何计算数学题。这个过程不仅达到了“写”的目的,更让每个孩子觉得这样学中文一点都不乏味,还可以把数学带进中文课堂。

  让孩子动手,要自己先动手

  在一节识字练习课上,我利用图画让孩子们来练习认字,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曾经考虑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是最直观的教学,可是我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对电脑并不陌生,他们平时也有很多时间在电脑上看到各种图画。于是我采用了自己绘制的一副画给孩子进行教学,我把“日”,“山”,“石”,“田”,“禾”,“土”,“水”,“木”,“人”,“火”都绘制在一张图画上。当我将画一拿出来时,孩子们就发出了一片赞叹之声:“老师,你画的画好漂亮啊!”这样的赞扬已经给这堂课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孩子的目光已经被吸引,注意力已经集中,而我的热情更因为孩子们的赞扬高涨。我们不能忘了,师生之间的动力是互相给予的。第一,我让孩子在这幅画中找到并说出我们熟悉的东西。第二,让孩子把找到的东西用学过的中文字写出来。第三,再反过来让孩子看着写出来的汉字,尝试把相应的东西画出来。整个练习过程训练了孩子的“说、写、画”,充分体现了形象教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看着老师自己画的画,更容易模仿,还有年龄稍大的孩子更喜欢写汉字,而小的孩子更喜欢绘画。这两者一结合,让孩子把自己的优势都体现出来了。

  经过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尝试,我熟悉了我班孩子的特点,这对我以后的教学有了更大的启示。今后,我将不断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在给孩子知识的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的学习机会。(胡碎娟)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