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裔后代学习中文,主要通过中文学校和家庭两个渠道。钱怡龄同学在文中提到,妈妈告诉她,节约是中国人的美德,她也寻着家长的指引,开始践行。这其实是在学中文过程中植入了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所以在教授和学习中文的过程中,要重视中华文化的同时植入。
人们常说,看一个孩子什么样,就大体可以推测他的家庭、父母是什么样。中国孩子什么样,与他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也与他所接触、学习到的文化割裂不开。在国外生长的华裔子弟,操着和所在国同龄人一样流利的语言,关注着和所在国同龄人同样的话题,玩着和所在国同龄人一样的游戏,那么,他们究竟和所在国的同龄人有什么不同呢?这,恐怕就要看家庭和中文学校对他在中华文化方面的植入了。
若想不成为“香蕉人”,就需要孩子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有所学习和了解,而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对海外华裔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在教授孩子中文的同时,一定要同时介绍中华文化,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唐诗中,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成果,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教育孩子学会谦让,先人后己的风度;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名篇中,教导孩子理解中国人浓浓的亲情和孝道;从“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报国平天下,枉为男儿大丈夫”的豪迈中,了解中国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
海外中文学校老师和华裔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能既有西方人的自信和竞争意识,又有中国人的温良有礼,和谐内敛。生长在海外的华裔子弟,学习所在国的语言和文化自不在话下,但如果也能学习和掌握中国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华文化,进而把中外文化的长处融会于一身,则这个群体将具有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一优势将帮助他们今后自由地游走于中外两种文化之间,使他们成为新一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