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无声]为[有声]
――角色表演考试有感
作者:詹霞
在担任中文学校老师期间,我发现写作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座大山,如何领着他们跨越这座山,着实让我费了不少心思。这学期,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说服文和评估文两种文体的写作,在假期里我就开动了脑筋:怎样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也乐于参与其中呢?就在我冥思苦想的时候,《学生学习手册》中第四周安排的角色表演考试让我眼前一亮,我迅速地在备课笔记上记了下来。
开学第一周,学完第九课《青年志愿者》后,我让学生们围绕课文中的两个事例展开讨论。 李文文和赵新伟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做了些什么?对社会有哪些贡献?对个人而言有哪些收获?在讨论这些话题的过程中,大家积累了一些素材,概括总结了几个分论点,这就为写说服文打下了第一步。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完成一篇说服文,《参加课外活动的好处》。介绍完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要求后,我要求学生先说,我再板书。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鼓励学生开口,从众多论点中,选取那些鲜明的,有理有力的,有说服力的论点。随后我让学生们抓住这些论点,不离题,不重复,充分搜集论据,用那些真实可信的论据来论证各个分论点,使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这样,学生们唱主角,我在一旁引导。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哪些是可行的,有力的,哪些是不恰当,无关痛痒的。这样学生对说服文就有了一个宏观的感性认识。最后,我趁热打铁,布置了角色表演的题目:《坐汽车旅行好》和《坐飞机旅行好》,《乘坐公共交通的好处》和《开私家车的好处》,《住在城市好》和《住在乡村好》。就在我对这次角色表演的效果忐忑不安时,学生的表现让我吃惊,也让我兴奋。吃惊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演时情绪饱满,表现欲很强;兴奋的是一些论点不但新颖深刻,而且超出成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唇枪舌剑中,学生乐在其中,我在一旁观战也获益匪浅。
这一次成功的尝试让我颇有感触,原本一直以为作文是写出来的,是无声的,是学生咬着笔杆子,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的。通过这一次具体实践,让我意识到文章也可以是“讲”出来的,“辩”出来的,做到有声有色。通过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获的可不仅仅是一两篇范文能比的,两堂课下来,学生相当于听了二十多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变被动为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我琢磨着: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不是可以应用在其他方面呢?看来我应该在备课笔记上填一些新内容了。
本文作者系新金山中文学校VCE中文部预备班老师
激将法和三个不等式
作者:吴畏
我教的十一年级几个班是中文程度较好的一批学生。好学生之所以为好学生一般他们都有一颗勇敢的心,一股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劲儿。
所以在布置这项教学时,我提高了难度,不仅要两个观点的讨论,还要辩论,甚至争论。语气、语速、语调、内容的熟练情况都有更高的要求;看完十二年级的录像后,我明确告之录像水平仅是及格,你们还不一定能赶得上。在我有些挑衅的口吻下,学生们群情激昂。
中文水平好的学生也常有一个“通病”,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为此我在考试评分标准上做了三个不平衡的调整:为了避免讨论过程中的枯燥死板,在“表演”和“内容”的打分上,我向“表演”倾斜;在本色表演(如角色关系是学生、朋友等)和非本色表演上,我更看重非本色表演,如父亲与女儿、医生和病人、老板和员工、甚至警察与醉驾者,让学生打开思路力争把对校园外的观察、感受表现出来;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上,我毫不吝啬地为口语打高分,因为更鲜活。
在激将法和三个“不等式”的牵引下,角色表演的考场上笑声大作。我和学生在享受着这一过程中,也体会着学习的进步。
本文作者系新金山中文学校VCE中文部11年级教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作者:李莉茜
一声清脆的“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把我拉了过去,我看到了微笑的面容,有趣的谈吐,还不时地加入了一些形象的手势和动作。如果你不知道还以为是在某个演员的排练场地呢。你错了!这正是十一年级角色表演的教室。
说起这些表演的孩子,我从心底为他们感到骄傲。记得今年第一次开家长会时,我曾对家长们讲过,在我眼里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都是No.1。如今他们做到了,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我这个做老师的看在眼里,默默地为他们鼓劲,加油。
有的学生在学习新的课文前,在生字旁边注满的拼音。有的学生把课文录在了mp3上面,随时带在身边。在课间还是放学时,学生们会抓住你问“老师这句话这样写可不可以?”“老师这个字如何读?”“老师你可不可以再给我找点阅读的资料?”在这种范围下我真恨不得能有分身术。在有些人眼里,你们可能还不尽完美,那又何妨?你们已经明确了目标在哪里,你们已经鼓足了劲,扬起了帆,我们会为你们呐喊,加油。不要忘了,你们和老师的约定,下半年我们一起要来一个冲刺,把所有的困难统统丢下,朝着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