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西区的报名人数剧增,可见我们学校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已经在周边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这和我们所有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2011年的第一学期,我们三年级的人数由原有的13人增加到21人,新生人数为8人。如何将新老同学在短时间内尽快融合到一起?这是我第一学期的教学重点之一,以下是我在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本学期第一周,为了欢迎新老同学,迎接新学年,也为了庆祝农历新年和元宵节,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材料,让同学们画了小兔子,教他们制作了灯笼和纸龙,同学们很喜欢这些带有中国传统特色并且制作简单的小手工艺品,对他们的作品爱不释手。为了让新老同学尽快融入到一起,除了集体做自我介绍外,我要求他们必须新老同学两个人一组一起来完成灯笼和纸龙的制作,所有的材料也都是要分享的。通过这个活动,大家很快就互相认识了,而我也从其他角度对同学们尤其是新生们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第一学期教学中,我还增加了分组讨论的次数。新老同学被安排成一组,他们要一起讨论课文的意思。遇到不认识的字,首先要做的是询问对方知不知道,在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查字典来解决。字典查不到或者看不懂,要询问其他小组的同学,大家互相帮助,分享自己的知识。最后才是全班和老师一起学习生字词。这种活动使学生们成为了课堂的中心,不再是老师准备什么学生学什么,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自主学习,试图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达到学习目的,老师只是引导和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学期我们除了按计划完成教学内容外,还用了3周时间进行了一次有关中国文化和地域的presentation。我们选了两大主题:孔子和城市(北京/香港)。我们先利用一部分课堂时间观看了两集卡通纪录片《孔子》和有关中国主要城市的短片,之后我让同学们开始阅读和搜集相关的信息,然后按照个人喜好将全班分成了3组,分别制作孔子,北京,香港的poster, 最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向大家做了简短的presentation。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活动,小组活动不但可以让有不同能力的同学发挥所长,取长补短,还能让他们增加对彼此的了解,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也欣赏学习别人的机会。这个活动也让同学有机会学习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增加了他们对中文学习和中国文化的兴趣。
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也让学生们子在互助互学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还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调动了学中文的兴趣。(于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