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2022-05-02 01:02来源:本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应把其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而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德育教育是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与语文教学无关,因此忽视了德育教育。这种作法是极其错误的。也有的老师只在班会课上进行,说来说去都是老一套,实际效果并不好。我觉得空洞说教不如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 让学生搜集整理作品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事迹介绍等资料。

  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应当考虑一下德育教育,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受到感化。我的学生通过阅读图书报刊、网络查询等途径,搜集整理了许多有关爱国主义主题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事迹资料,这些资料对我们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藤野先生》一文,是鲁迅回忆日本求学时的一段经历,了解鲁迅,不能不了解他的这一段历程。他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写文章拯救中国人的灵魂,无不充满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再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当时,为纪念“九・一八”事变,批驳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和御用文人的投降谬论,鲁迅为激励国人不丧失自信力而作此文,都对学生产生了很大触动。又如《背影》和《春》的作者朱自清,晚年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同学们无不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二、 让学生钻研教材,整体感知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有所悟而有所“德”。

  语文老师重在引导,不在乎讲解了多少大道理,传授了多少德育思想。我在教江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一文时,让学生自己研究课文,围绕“三个代表”的思想核心,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八十年和后八十年的中国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展情况,通过搜集资料、列数据、画图表曲线,纵向横向比较,结合家乡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变化,使他们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发展富强的中国。”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树立了民族自信心,升起了建设家乡的雄心。

  三、 引导学生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归纳整理名人事迹,写读后感,作好读书笔记。

   德育教育同样要面向学生全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探索学习活动,多读好书,摘记名人事迹,正确全面评价人物,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不知不觉中受到名人的感染,化为强大的道德精神力量,终身受益。如《木兰诗》中的花木兰,《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儿先生,《春望》中的杜甫,《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可归类为爱国主义精神;《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勇气》中的法国女人为国际主义精神;《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梅岭三章》中的陈毅表现了革命献身精神;《月亮上的足迹》《哥白尼》《邓稼先》等则体现了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

  通过这些归纳整理、评价、写感想、说心得,对照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对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思想,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四、 指导学生理解记忆名言警句,开启心智,启迪人生。

  新编教材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犹如鲜花绽放在书本的每一个角落,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摘录整理成册,每天记一句两句,日积月累,会受益终身。这些名言警句,涵盖了德育教育思想的许多方面,有的本就是一些名人一生的总结写照,有的早成了学生自己热爱的座佑铭,人生追求目标或道德规范。这些远胜过一些老师班会课上的强化说教。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

  五、 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开展读书竞赛和专题作文训练,在作文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读报,看电影、电视,网上阅读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人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崇高人格,塑造健康自我,设计美好未来。

  六、 联系时政,合理利用乡土教材,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应树立“大德育观”,“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中德育无处不在,活生生的生活内容是最好的德育材料。除了上面所述的那些,如:日本漠视历史,篡改教科书,台独言论,南京大屠杀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都可以结合新编教材中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来进行教育,让他们自己明白人应当怎样活,为什么而活?我们结合校本教材进行“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包括编小报,开展调查,写报告、研究小论文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以上这些,是我实践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初浅作法,还有许多东西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更需要学习一些先进的科学理论来加强指导。我觉得德育的本质在于教育和培养人,教育培养怎么样的人,至于方法形式是次要的,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一味牵强附会,把语文课上成了道德课,应当关注学生全体,把握学生主体脉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正如看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的电影电视作品,自然而然受到感化甚至是一生的影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们几代人的影响。适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出来,为我们德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指明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努力方向。

全部课源
顶部